中国治沙劳模殷玉珍获“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中新网鄂尔多斯11月20日电 (记者 李爱平)“得知自己获奖,内心非常激动。”20日下午,殷玉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殷玉珍是中国治沙劳模,11月19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开幕,她荣获“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不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她未能到现场领奖。
殷玉珍告诉记者,“主办方已经通知到我了,非常遗憾,未能到现场。”
官方资料显示,在过去37年间,殷玉珍通过在毛乌素沙地种树,不仅在家乡筑起一道7万亩的“绿色屏障”,近年还发展起了旅游业,生产的小米等也成了这名农村妇女的“新品牌”,她先后获国内外各类奖项100多项。殷玉珍此次获得“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与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分不开。
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三分之二在鄂尔多斯境内。作为治沙人,殷玉珍说:“只要看到沙漠中出现绿色,就会有特别美好的心情。”(完)
上海首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白皮书******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中新网上海1月9日电 (王笈)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正式发布国内首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白皮书——《上海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报告(2018-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系统全面总结上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革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行仓库抗战旧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报告》指出,上海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以下简称“革命文物”)主要呈现4个特点,即保护级别全、分布区域广、时间跨度长、建筑类型多。250处革命文物涉及全部4个保护等级,在上海各区均有分布,时间跨度长达15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占82%,建筑类型涵盖里弄住宅、传统民居、联排住宅、花园别墅、公寓大楼、公共建筑等,呈现出革命活动的广泛性、深入性。
《报告》指出,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革命文物保护基础不断夯实,展览展示水平和铸魂育人功能明显增强,革命文物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保护成效显著。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5亿元,对62处(占比24.8%)革命文物进行了各类保护修缮,经评估保存基本完好以上有198处(占比80%)。
二是利用方式多样。有114处(占比46%)进行了各类活化利用,改建为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增设主题展览,设立纪念碑、纪念雕塑,融入公共空间等。
三是开放参观便捷。有146处(占比58%)对外开放,具备较为成熟的展示功能,参观体验良好。
四是宣传讲解多元。225处(占比90%)开展各类线上宣传,配备专兼职讲解人员,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报告》还总结了上海5年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成效。包括:注重顶层设计,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整体保护,革命文物焕发新生;提升展示水平,讲好革命文物故事;深化系统研究,阐释革命文物内涵;强化教育功能,发挥铸魂育人作用;拓展运用方式,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宣传推介,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陈望道旧居。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据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将依据《报告》成果,对上海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施行分级分类管理,提出具体工作建议,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