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邬贺铨院士: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需国家、高校、企业等多方发力******
7月2日至3日,以“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2022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在杭州、北京两地同步召开。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在接受光明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上说,目前网络安全人才比较短缺,中国网络基础设施是全球最大的,网络应用系统也是全球最多的,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对网络安全的人才需求也比全球其他国家多。
邬贺铨介绍,当前,网络空间安全已经上升为教育部定义的一级学科。一些重点高校开设了网络安全专业,有些高校还开设了网络安全学院,增加人才培养能力。目前来看,全职网络安全人才非常短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高校是第一步,但更多地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安全能力。在这点上,企业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包括电信运营商,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均纷纷设立网络安全部门,为网络安全人才提供锻炼机会。
邬贺铨说,除了高校和企业培养以外,政府也可以指导网络安全人才教育,包括教育部门网络安全专业培训纲要等。在这方面政府可以组织各种训练、举办培训班,进行网络安全技术交流以及案例分析,比如,组织一些大赛等,激发更多的互联网热爱者投身到网络安全行业。
监制:张宁、李政葳
统筹:王一涵
采访、撰稿:姚坤森、孔繁鑫
摄像、后期:曾震宇
太湖量子智算中心在无锡滨湖揭牌******
科技日报讯 (记者过国忠 通讯员章溟潇)1月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召开的2023太湖湾科创带滨湖创新大会上,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太湖量子智算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无锡)创新中心与索菱无锡研发中心、香港大学太空产业研究院等集中揭牌,“吾+”人才安居系统的智能化平台正式启用。
会上,数字健康产业园、自动化智能装备研发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并发布了《“三湾三城”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滨湖“543”产业规划与政策》《“滨湖之光”4.0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及规划,奖励了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科技的创新,布局是外拓面,体系是硬内核。”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表示,去年1月该区正式提出全面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各项规划,绘就“五湾五城”创新图谱,确立“543”产业体系,围绕物联网、大数据、传感网、元宇宙、量子通信、生命健康等12个前沿产业优化调整了产业政策,建立“五个一”产业服务保障,形成各产业专项规划,全力推动科技和产业无缝对接、制造业和创新要素深度融合,让“滨湖创造”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据介绍,无锡滨湖将“量子科技”作为“543”产业体系中的三大未来产业之一开展抢先培育。2021年底,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在滨湖成立,该院由上海交通大学、滨湖区政府、蠡园经济开发区共同建设,目前已被列入江苏省“十四五”期间享受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科研机构名单。
去年12月,滨湖光子芯谷创新中心(一期)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规划,光子芯谷占地面积约127亩,总投资约81.5亿元。
此次,由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和图灵智算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太湖量子智算中心,将依托超算无锡中心技术力量,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并着力优化未来产业布局。未来,中心将为产业创新、跨界融合等提供量子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数据和算法服务,打造成为公共算力新型重要基础设施。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